在人性深处吹响哨音
任明 | 2019年12月17日
虽说中国商业片拍了不少,也看了不少,但在看《吹哨人》时,脑海中浮起的一个感觉却是这是一部如假包换的中国式好莱坞商业大片。这种感觉来自这部影片将好莱坞式商业大片的质感、节奏、悬疑、选角、剧情反转等安排得有模有样,当片尾中国式的情感与主题渐居上风时,不由让人生出一种感慨:如果沿用好莱坞的模式来打造我们自己的商业大片,这不啻是韩国正在走过的路。这样的影片,“好看度”会增加很多,那么影片的文化内涵呢? 看
Look up! 《银河补习班》
任明 | 2019年08月17日
第一次学当爸爸。第一次学当儿子。《银河补习班》指出了这个常常被大家所忽视的父子真相
《伊利亚特》:一个人性恒常的故事
当生活在公元前8-9世纪左右的盲诗人荷马为围在他周围的人讲述发生在公元前12-11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时,他以饱满的诗情将其描述成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与地上的诸英雄间牵扯不尽的斗争、嫉妒及命里注定的悲剧,于是有了流传千古、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伊利亚特》;三千年弹指一挥间,当在HBO电视剧《真爱如血》中扮演吸血鬼之王的美国演员丹尼斯•欧哈拉和导演丽萨·彼得森联手创作新的《伊利亚特》之时,他们视
从“代码”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
任明 | 2019年07月13日
——代码经济:从远古食谱、城市到区块链、人工智能 石器时代的斧头、巧克力豆曲奇饼干、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和设有10项规则的“火人节”有什么共同之处?读了美国学者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的新书《代码经济:从远古食谱、城市到区块链、人工智能》之后,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有个对现代人来说并非难以理解的答案:它们都是“代码”在人类社会的展示及产物:人类发明斧头,是想通过这种一端锋利、有长柄可执的工具实现敲击、砍擢其他物
《波西米亚狂想曲》:为你而歌,触摸天宇
任明 | 2019年03月30日
讲述皇后乐队传记故事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将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都放在34年前那场轰动全球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音乐会上,这无疑是一个聪明之举:开头仿佛是一个人的梦境,凸显了卑微的开始与梦想成为现实之间那近乎神奇的旅程;结尾则是一场郑重而充满不舍的告别,当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主唱弗雷迪·墨丘利结束对观众的致意、转身回望乐队成员那一瞬间,这一永远的凝视,让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在本质上还是献给那位台风大胆
《绿皮书》:旅途的终点不是圣诞节
任明 | 2019年03月09日
获得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讲述黑人老板、白人司机最终建立友情的《绿皮书》,堪称是很多影片的另一个化身:远有1990年同样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为黛西小姐开车》,近有2011年法国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触不可及》。所不同的是,在后两部影片中,雇主都是白人:一位是固执的白人老太太,另一位是固执的白人富翁——黑人处于被雇佣的地位。《绿皮书》提供了“黑白雇佣关系”的另一种
媒体影响力与信息污染
任明 | 2019年03月04日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寂寞让人清醒。学者专家必须要保持住寂寞的本能
爱与权力——《宠儿》
任明 | 2019年02月19日
《宠儿》以古典巨制开篇,打造了一种逼真的现场感,间有梦幻镜头
《安德鲁与多莉尼》:献给爱的情书
任明 | 2019年01月12日
12月12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演出的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是该剧在中国大陆演出的第108场。现场座无虚席,年轻观众与老年观众交相辉映,见证了良好口碑为作品所带来的长效效应。演出结束后,组织者特意出来声明这出戏放在12月12日上演不是为了响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消费浪潮,而是想要提醒大家——“12·12,要爱要爱”。确实,这也是所有看完演出的观众心中回荡的余绪:为那欢乐无惧的青春时光,为平常
《来电狂响》:国际IP下的中国故事
作为一部主题、人物设置及人物关系都基本一致的改编片,《来电狂响》翻拍自2016年意大利口碑电影《完美陌生人》,这部讲述手机在夫妻之间引发“血雨腥风”的小故事,据说目前在全世界已有10多个版本的翻拍作品或翻拍计划,包括法国、西班牙、瑞典、俄罗斯、墨西哥、韩国、希腊、德国、美国等。一个在朋友聚会上“共享”数小时手机信息的小游戏,能够引发全世界的翻拍狂潮,无他,因为《完美陌生人》所触及的话题足够具有挑战
任明
97篇文章 1662天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紧急救援》:“林超贤式”古典而现代的内核
《吉祥如意》:复调的回乡之旅
《花木兰》:文化拼盘与巩俐的眼神
《舞台剧》:互动表演新舞台
《掬水月在手》:一首影像与生命的交响诗
《八佰》:电影的煽情成瘾症
泰晤士河:流过伦敦的心脏
《第一次的离别》,无数次的开始
《泰晤士:大河大城》译后记
《教授与疯子》:人性与知识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