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看《无问西东》是应朋友推荐,看完以后唏嘘,感受到青春献身的勇气及其如何像珍贵的火花一样,倏然盛开,照亮一切,但在人的一生及人类的生涯中,也许都是短暂的。

虽然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这一切可以不短暂,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刻,你都可以汲取青春的可贵,以及曾经那样热切付出的自己的可贵,并将其付诸实践。在片尾的独白中,导演用颇具基督教色彩的“珍贵”一词来表达这一主题——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然而正是这一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珍贵”(precious)一词,提示我们:对个体乃至世界的“珍贵”,还需要有来自我们自身的、更深厚的理解。

何种珍贵?为何珍贵?对此我们需要有发自内心的理解与体会,才能做到——“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影片选择了最讨巧、最能引起共鸣的“青春”,试图对这种“珍贵”进行阐释。“青春”是每个人都拥有也都难以忘怀的;“青春”是生命力的鼎盛,是追求与选择的开始;在青春中,我们迈出了独自迈向世界的脚步。《无问西东》中所表现的四个时代、四种青春、四段人生,是具有时代特殊性的:1924年的北京,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3)、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访华,在清华园的演讲中,他说:“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她的灵魂的纯美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那是世界将其目光投向东方的古老文明的时代,文科优异、理科糊涂的大学生吴岭澜在老师的指点下,回归本心,选择为那些优美的思想而宣讲。1930-40年代的云南,西南联大在蒙自草建校舍开课,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教书与学习,保存民族血脉;而民族的优秀青年正在为此牺牲自己。导演在这里发挥王力宏所扮演的世家子弟的“偶像光环”,阐述出身“三代五将”大家族、前程无限美好的他,如何为了“他人的苦难”(避开乱世与战争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影片令人感动的不仅是他最后驾机冲向敌舰的壮勇,更是他在训练过程中为困守土屋的孤儿们投掷食物所散发出的温暖与细心。这种温暖与细心,在王力宏的演绎下,近乎是一种良好的教养。这种教养留下了自己的果实——1960年代的陈鹏,中国核试验成功的贡献者。陈鹏是当年那些靠沈光耀投掷食物活下来的孤儿中的一员,是其中最小的一位。陈鹏、王敏佳、李想及其老师、师母的故事,几乎是一个爱情故事了,然而却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对他人的尊重及曾几何时这种尊重极度匮乏的问题。用最复杂、最艰难的感情问题来阐释这一主题,显然是导演的一个冒险、也许是无意之举。影片中王敏佳的师母如果能学会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就不至于纠缠自己的人生到害人害己的悲剧地步。将对爱的渴望与执着表现为伦理道德的高压,只能窒息爱的可能性。影片以年轻一代的爱情,为老师师母的悲剧提供了一种正面的解答:爱,可以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可以是看到心上人心有所属时悄然离去,也可以是“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的承诺。

批判大会所能掀起的群氓的暴力令人心惊。扮演师母的演员,将一位深陷执念的人的“皮笑肉不笑”与“魂不守舍”,演得非常真切。

60年代那些近乎MTV的画面——整部影片多是MTV画面——渲染了青春的梦幻与多彩,与张震所扮演的、代表“当代”的张果果所处的冷静、内敛的都市环境恰成对比。在三段充满激情与使命的青春之外,导演提供了事业有成的广告公司高管张果果作为现代观众认同的对象。他与过去最大的牵连,是父亲告诉他,他父母的生命是被别人——即60年代的李想——牺牲生命所救。这也许为张果果的人生增添了“感恩”及“为他人付出”的底色——影片中的张果果善良有底线,但在职场的你争我斗中却不免捉襟见肘、犹疑不决,将生命消耗在不得卷入的“算计”与“衡量”之中。

在影片中,张果果与我们一样,是过去三段青春的“看客”。青春在当代的“消失”——或者说,影片以张果果这个“人设”所提供的反思性——意味着现代社会有某种机制正在偷偷改变青春的状态——正像波兹曼所言的“童年的消逝”。影片以张果果的生活状态对此进行了暗示——在一个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社会中,对他人的善意往往也是以金钱与物质的方式加以体现的——而这对只拥有“生命力”、不拥有“物质”的“青春”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束缚与挫败。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是影片对为时代做出奉献与牺牲者的讴歌,他们的人生,是被时代所裹挟的巨大牺牲与身不由己。而当我们把这句话的对象理解成单数的“你”时,却似乎在一瞬间被击中了自己对人生所有的失望、无奈与不满。

然而生而为人,当然要不负此生。青春,在此就代表着我们最初的热情、勇敢与生命力,以及对这一切的保有与珍惜——时时刻刻,无问西东。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