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起军事大片,我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等好莱坞大片,然而春节期间看了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之后,感觉中国也有了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军事动作片。该片虽然没有明确表达战争与人性等反思主题,却以坚定果敢的现代军人形象,展示了我国新一代军人的责任感与精神面貌,尤其是打造了“蛟龙突击队”这一大家尚较为陌生的特种部队形象。《红海行动》的成功之处与导演林超贤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动作、场面追求极致

 

很多观众看过《红海行动》以后大呼过瘾,无论其是不是军事迷、动作迷。也有消息说有观众对该片的血腥场面感觉不适,这种不适与对影像的“暴力分级”有关,与影片拍得好坏无关。影片中所出现的血肉模糊的断臂残肢的镜头,在“暴虐”观众的眼睛与神经的同时,也在提醒观众有关战争的残酷——真实的、以肉身验证的残酷——以及战士们所冒的巨大风险。我不是军事迷,却也非常感谢该片让我见识了坦克大战、沙漠战、街巷战、阻击手之战、空中飞人、防空炮拦截导弹等精彩紧张、让人叹为观止的作战场面。那是迥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个人的能力与勇气,与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力量同样重要;两者的合二为一,一直是所有国家与政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海行动》以其极致的战斗场面与群像描写,为我国海军做了最好的代言。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中国,需要在实力及精神上做好这样的准备。

在该片高达5亿元的投资中,据说有2亿用于军事装备,这说明了精彩的战争场面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而我国电影产业终于做好准备迎接这样的资金支持——虽然《红海行动》最终的票房收入是否能使“付出终有收获”仍是个未知数。而所有信奉“用钱砸”的金主们,都不能忘记电影作为一项创作活动,其背后的艺术创造性的重要性。

 

人物群像彰显个性

 

《红海行动》是群像,这一点与《战狼2》形成鲜明对比。这不符合主流文艺叙事中观众与读者追随“孤胆主人公”展开一段旅程的习惯,却更符合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与心理认知,也更符合军事片的精神内涵——没有人能够独立打赢一场战争;这是《战狼2》让一些观众诟病与不适的地方,也是《红海行动》在价值观与立意上胜人一筹的地方。该片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不是“集体主义”的老调重弹,而是精英思想与合作精神的结合。群像式的叙事使得该片焕发出一种“普通人”的精神风采,甚至有了“日常生活”的质感:这就是蛟龙突击队员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友谊、默契、能力与勇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磨炼,在战斗中发挥功能。影片中有一幕让我吃惊的场景:黄景瑜所扮演的狙击手顾顺,在战斗中将自己的枪架在观察员李懂的肩上,进行瞄准与射击。我很想向军事专家们请教一下这是否真的可能,然而转念想到,在形势复杂、千钧一发的战场,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如此——这就考验着两个人的决心与默契。“在战场上,子弹是躲不过去的”——年轻的顾顺对年轻的李懂所说的这句话,让我见识了新一代精英的专业主义与心理训练: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处环境的本质,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当然战场上的子弹是否真的不能“躲”,这不是我这个外行所能理解的。

海清所扮演的华裔女记者与蒋璐霞所扮演的蛟龙队员佟莉,前者的决心与勇气、后者的骁勇善战与沉着,大概会令她们的很多男性同行也自叹弗如。这两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赞赏。群像也许更容易让观众对片中人物产生认同:他们都代表了我们所具有或希望拥有的本质的一部分。

 

主题立意立足当下

 

这就涉及到影片主题立意的“当下性”问题。该片所取材的“也门撤侨行动”,发生在20153月底,是我国第一次动用武装军舰从国外撤侨。据媒体报道,当时临沂舰接回的122名中国公民、2名外籍人员,在39分钟内全部登舰完毕,平均每人用时18秒。如果没有平时良好的组织训练及当时的配合,难以想象能在短时间内如此高效地完成任务,因为同时还要完成大量人员甄别、行李检查等工作。《红海行动》中的人物群像正是为了表现我国新时代军人的专业性与精神面貌:在战斗中,他们恪尽职守,行事以专业判断为准则,而不是以往一些影视剧中所常常出现的“意气用事”与“自作主张”。这正是现代战争的战略性与精准性所要求的一种人格特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这种人格特质,以文艺的方式完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部电影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方式。《红海行动》成功塑造了“蛟龙突击队”的精英形象与专业能力,可以说是为我国军人打造了一个可与美国大片中常常出现的“海军陆战队”相媲美的品牌代言人。这对亟需与大众展开有效交流的中国官方机构来说,不啻为一次成功的尝试与样板。就军队本身来说,如果能够因为电影中的军人形象而激发出自身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而观众也感染到这种荣誉感与使命感,这正是文艺沟通心灵、焕发精神的效果的正向体现。

导演林超贤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描摹并歌颂战士们的勇敢、能力与团队精神,揭示这一群人作为“团队”的存在,但并不刻意强调其背后的精神驱动,从而避免了落入意识形态说教的窠臼。导演深知“行大于言”。专业、服从、人道,这些是完成一项棘手的战斗任务背后所需要的精神法则,足以与世界沟通。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