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观看的《无双》和《找到你》,将一个巨大的问题横亘在我心中:什么是真正的爱,我们的银幕需要怎样的爱?

缘起是《无双》结尾,作为主人公“真爱替身”的秀清凄厉地说了一句“我们都是替代品,这是我们最好的结局”(大意如此),随即引爆了船上的炸药,与爱人李问同归于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尾:意料之中是因为影片所描述的李问对秀清的利用与改造,无疑已昭示了悲剧的下场;意料之外是因为从80年代琼瑶言情小说的“爱情至上”、香港黑帮片的热血残忍,迄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们在银幕上所呈现的爱与感情,似乎仍停留在一个“极致爱”、不考虑理性、公平与人性的阶段。鉴于《无双》在“国庆档”所收获的票房与好评,这其实是一个值得忧心的问题。因为正如当初琼瑶小说的风花雪月、砥砺爱情与黑帮片的暴虐极端、肆意恩仇一样,《无双》在讲述一个意在“反转”的故事的同时,将影片中的爱的逻辑塑造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主导着人物的行动。这种叙述方法,无疑将对心理尚不成熟或者容易受到暗示影响的观众,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秀清因为自己对李问的“爱而不可得”——在李问心目中她永远是阮文的替身——而绝望,李问因为自己对秀清情感的毫无尊重与利用而自食其果,从逻辑来看,这似乎足以让人学会要尊重爱、尊重他人的教训。然而《无双》对情节反转的追求、对男女情感沉迷的蓄意铺垫与夸张,使得这种反思近乎不可能。片中李问对文的单恋与沉迷以及秀清对李问的沉迷,都被当作逻辑的起点——未提出任何质疑与反思地——进行了渲染与夸张。如果说前者还只是表现了偏执型人格对现实与自我认知的偏差、人对理想的爱及情感寄托的需求的话,秀清对李问的爱则体现了几分受虐狂的倾向:秀清会爱上这个从一开始就明摆着想将她改造成另一个女人的男人,这种自我抹杀,预示了自身的悲剧;而她在两人原本可以逃走时选择了与李问同归于尽,则体现了编剧想要在结尾震撼人心的企图及爱的悲剧:爱是希望与所爱的人一起好好生活或者让对方好好生活,而不是一起赴死。

这种畸形扭曲的爱情观,30年前我们看了很多,30年后看到它依然在票房大片中成为主导故事的主线,不免令人遗憾。片中李问对阮文的痴恋是其犯罪的根源,然而在“爱情至上”的逻辑下,这成了秀清嫉妒的根源。二人同归于尽的命运被建立在爱的因果链条上,唤来的是观众对“痴恋”的叹息;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爱情观从一开始就是错误而需要被改正的。

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个问题似乎在《找到你》中有了答案。《找到你》讲述城市里两位不同身份的母亲各自对孩子的爱:姚晨扮演的职业律师要在离婚诉讼中争夺对两岁半女儿的抚养权;马伊琍扮演的外来务工者因失去心爱的女儿而寻求报复。影片所讲述的就是马伊琍扮演的保姆抱走了律师女儿的四天内所发生的事;通过律师李捷的寻访与追忆,一点点解开事情的真相。该片在105日“国庆档”上映后,媒体表示该片引发女性观众共鸣,“演尽中国女性困境”,“每一个母亲都不容易”。律师李捷面对丈夫想要“开始新生活”的愿望,决定离婚,自己带着女儿生活;但因为之前女儿一直都是由奶奶照顾,工作繁忙的她顿时陷入手忙脚乱的漩涡,致使连健康证与上岗证都没有的马伊琍趁虚而入,进入她与女儿的生活;可以说,纵然强势能干,她为自己和女儿安排生活的能力却并不令人信服。这样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令无数单枪匹马、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的都市单身母亲的爱的强大与能力遭到了损毁。马伊琍扮演的女打工者孙芳是在影片中真正散发出光辉的母亲形象,不仅马伊琍的演技细腻而有说服力,其所扮演的母亲遇人不淑,丈夫家暴兼赌徒;命运多舛,女儿生下来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需要治疗,而在这一切不幸中,支撑她的就是一位母亲的爱,以及由之所产生的牺牲与奋斗精神。这正是爱的光芒所在。在一切卑微与不幸中,爱挺身而出,为自己所爱的对象奋斗。

片尾,还在怀孕期间的孙芳挺着大肚子,带着甜蜜的微笑,憧憬着肚子里的小生命的到来。对一位母亲来说,那代表着一个值得奋斗的新世界的降临。

正是这一幕,道出了母爱的真谛,也让我开始想到,对于这样的爱与温柔,我们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保护。对于母爱的忽略与疏于照顾,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爱的匮乏。因为母亲不仅意味着母亲,还意味着新的生命与新的世界的可能性。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