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史蒂文·索德伯格10年前拍摄的、讲述致命病毒传播的灾难片《传染病》2020年春节在中国火了起来,很多网友纷纷在豆瓣上留言表示之前对该片的评分太低(豆瓣6.8分)。今天看来,这部电影不仅是对灾难的预言,更是预演。

片中所涉人物与领域众多,却繁而不乱,紧紧围绕“致命病毒在全球快速蔓延”这一主线展开。这一病毒最终在全球夺去260万人的生命。影片展示了疫情发生后,政府、媒体、医疗机构、普通人、医药企业、博客作者等各方面的反应,以及疫苗研制出来之后的分配问题,对疫情的探讨堪称严肃。跨国旅行的女高管将一种致命病毒传播到世界各地,感染者在几天内迅速毙命,死状凄惨,各国陷入紧急状态。美国防疫中心和世卫组织分别派工作人员到各地展开工作。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防疫人员抵达明尼阿波利斯之后,短短几天内感染死去,尸体与其他殁疫者一起被匆匆埋葬。玛丽亚·歌迪昂扮演的世卫组织工作人员到香港调查疫情,遭当地一位工作人员扣压,以确保疫苗研发出来后当地儿童能及时获得。两位美女明星的表演很具有说服力,但疫情如此严重她们奔波工作为何不戴口罩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导演不愿意牺牲明星的颜值,但这一细节无疑会让观众出戏并损害影片的真实感与感染力。在疫情严重之际,任何一位不戴口罩、不防护自己的人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是自己搞错了还是对方有问题”的怀疑,这种狐疑的心情无疑对欣赏一部影片或抗击疫情毫无益处。

整部影片有一种快速推进、间不容发的节奏:灾难到来之际人性的光辉与恶劣,主流媒体的麻痹与保守,网络传播者的敏感与缺少职业操守,医务人员的科学、献身与荣誉,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及随之而来的灾难……影片对裘德·洛扮演的自媒体记者持否定态度,揭示其信口开河、借传播信息谋取私利的一面,这对众多试图以自己所知传播真相的网络人似乎很不公平,然而在各色消息满天飞、浑水摸鱼者绝不占少数的当下,通过这一人物提醒人们当心网络上有别有用心的信息传播者,在我看来有其价值所在。影片告诉我们打败疫情最终要靠科学家(个人及机构)的努力,而取得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机构与个人长期的关注与投入;封城、闭门不出是政府与个人在应对疫情时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这一过程是否能平稳进行,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很多问题。

格尼温丝·帕特洛扮演的女高管作为第一位感染者,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与幸福的家庭,却在出差时借转机之际与前男友幽会。我在想导演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作为首位感染者是否有其隐喻。女高管优雅美丽可亲,享受着生活所能给予她的一切;在香港享用美味后,她想要与厨师合影,两人握手之际从厨师手上感染了病毒。而病毒的起因是:女高管所代表的美国公司砍伐了当地蝙蝠的栖息地,蝙蝠飞到人类居住区,粪便落在养猪场使猪受到感染,通过生猪肉传到厨师手上。我们可以说女主管无辜、厨师应更注意手部卫生,然而万物链条皆如此。偶然是潜藏的危机的触发物。不追根溯源,危机就会永远存在。

将英文片名Contagion’翻译成“传染病”(有“蔓延”、“扩散”之意),损失了该片一部分重要隐喻与寓意。

原文刊载于2020年2月16日《新民晚报》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