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过一番自我斗争的推理过程之后,我重返此博文最初的逻辑,这也是中国政府与媒体一直所表述的逻辑。奇怪的是,不经过这番自我推理的过程,我似乎就丧失了理解这一逻辑的能力。以此为记。113日)

 

近日看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所引起的愤怒与纷扰,我想我同意在日本工作的宋文洲先生的表述,“中国不能接受的是把甲级战犯当做‘英灵’来崇拜”。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一点?因为背后隐藏的是日本人认为甲级战犯所做的是保家卫国的英勇之举,值得缅怀与敬仰这一逻辑。这种对侵略他国的战争罪恶毫无反省的思路——再加上日本国内也一直缺少对战争事实的教育与承认——当然令人不能接受。日本自己也有些反映战后困苦生活及生灵涂炭的电影——虽然现在我能明确想起的只有一部动画片《萤》——为什么还去敬仰、祭拜这些将国家引上战争道路、让国民无辜送命的罪犯呢?我觉得这种不考虑他人感受——饱受侵略战争践踏的国土与国民——一味以自己的小世界、小情怀为尊的做法,很不妥当。

 

非要去祭拜扰得四邻不安、自己国民也无辜蹈死的战争发起者及策划人,这种任性的姿态令人厌恶,也显示了对战争罪恶反思的不彻底性。那点小情怀、小姿态,有人类的是非大义重要吗?

 

突然对日本的任性很不能理解。这也许是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与国民性最吊诡之处。极端地热爱美,又极端地残忍与残酷,这是我从日本的电影及文学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菊与刀》我还没看过,也许不应该在这里说三道四。

 

然而曾经看到的民意调查也让我担忧,除了政客的喧嚣与洗脑,中日两国国民间的交往也并非全无问题。日本内阁府1124日公布的《有关外交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高达80.6%。中国游客的举止,连一奶同胞的台湾、香港民众都要口出怨言,这不值得自我警醒吗?中国人内部对彼此的粗暴、不善良、“看人下菜碟”、唯利是图都造成了这个国家国民性的日益粗鄙,虽然我们曾经有过精致、辉煌的文化。

 

还有一项民意调查。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Ipsos)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国人表示,将根据自己拥有东西的多少衡量个人成功。从全球来看,仅34%人同意这一观点。在美国和日本,近八成人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而在瑞典,高达93%的民众对这一看法嗤之以鼻。

 

这种价值观上的巨大鸿沟——也许只是一种“暂时的”价值观——在国民交往、文化交往上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分歧与隔阂。去年在伦敦时,一位英国朋友无意中说起当地一位开商店的香港老人,是他们家的朋友,“每次见面时谈的话题都离不开钱,”搞得他有时想要绕店而行。我当时以金钱所能带来的普适性与安全感来解释——尤其对某种程度上“失根”的人来说——现在想来,这也许只意味着“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不是说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不重视金钱的价值,而是所有重视金钱价值的人也应该重视金钱以外的其他价值,譬如诚信、公正、善良、美德。否则金钱将变成自我繁衍并最终吞噬一切的巨大怪物。

 

以我所来自的北方文化为例,常听到同胞们在旅游地或日常生活中的“豪迈”举止。其实豪迈甚至粗豪、“土豪”没什么不好,豪迈以直爽、正直、与人为善做底子,正是一种文化的可贵之处。可怕的是所有做人的端正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以为是的炫耀、财大气粗的无知、并不自知、也不知人、一味以消费主义“攻城略地”的躁动。这当然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文化泡沫,真正的人际交往、文化交往要比这复杂得多,然而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大众媒体只愿意宣扬表面上的泡沫时,我们如果不能提供一些更具价值的文化产品与文化交往来打破这些泡沫,那所谓的交往只是虚空,我们只是任人解说、探照灯下可怜的蚂蚁。

 

时事上我们也许会被一些国家想成“房间里的大象”,其实中国并非房间里的大象,我们也许只是被误解的“弗兰肯斯坦”,作为一种理想的、实验的产物,至今也没学会如何表述自己。

 

并非不想,而是不能。因为内部的结构与价值观确实有问题。长期以来都以“发展”为目的而被忽略。

 

说到文化交往,突然想到最近看的贺岁片及其他电影。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交往都凌乱不堪、消费主义至上的话,指望它能够打造良好的对外文化交往可能是奢谈,也因此,我非常希望据说贾樟柯正在推动的艺术电影院线的建设能够成功,也希望他所拍摄的《天注定》能够早日与中国观众见面,否则在外媒那里,又脱不了“中国没有创作自由、意识形态管控很严”的类似“1984”的恐怖印象。

 

其实中国早已不是那样而《天注定》也是各种证件齐全,不是吗?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