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儿童节尚在六月。然而可以用此文表达一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遥远,可以有一匹骏马不断奔腾。

今天看了意大利导演德西加(《偷自行车的人》19481946年的作品《擦鞋童》,战后意大利生活的艰难,儿童的梦想与纯真,大人对这一世界的利用与无视——少管所好像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儿童与少年应该享受个体的关爱,而不是将他们扔到集体里,互相绞杀,人人自危。看守所的大人并非有特别大的恶意,只是这一成人世界的管制方式并不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与情感需要。

帕特克里特和朱塞佩是那样渴望骑在一匹大马上的荣耀,这让他们可以节衣缩食,用辛苦挣来的钱买一匹于他们并无实际用途的马,最后他们也因为这匹马而一个送了命,一个杀了人。虽然送命的和杀人的都是无辜。

非常欣赏德西加在表现两个男孩在马下相见时的节奏,没有停滞的特写镜头,只有两个人的撕打与反抗,并且间不容发的,朱塞佩跌落桥底,落在大石头上(这时我们还非常希望他只是落水而帕特克里特一定会跳下去救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

这其中的命运之感,也许由他们那只心爱的马“狙击手”的潇洒、飘逸与神秘代表了吧?

那真是一匹漂亮的马,骨骼清奇,身上布满大大小小的、雪青色的圆环,好像穿着一件独特而量身定做的衣服。帕特克里特和朱塞佩希望从养马人手中买下,这样别人就不可以再骑它了。他们希望独自占有这匹马,也希望独自占有对方的爱,而当他们被置于要各自求生的环境(他们在看守所被安排在不同的牢房,为此两人都拼命挣扎,而大人完全不管他们要求在一起的情感需求)中时,两个人对环境不同的适应力造成了两人之间罅隙的初生,而他们对彼此的爱又被利用,迫使帕特克里特成了“告密者”。他们在因爱而受伤害而报复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汇聚在他们共同喜爱的这匹马的身上。

对彼此的爱使他们在悲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因为贫乏粗鄙的大人社会要求年幼的他们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东西了吧?

也非常喜欢德西加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总觉得能拍出那样的电影的人,心里怀着对孩童的无限的热爱与愧疚,从《擦鞋童》来看,真的是那样的。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