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天注定》我本来是等着去影院看的,后来感觉上映无期,就在网上看了。有点惭愧,但我对这部电影的好奇超过了对正式上映的耐心。

 

然而看完后有轻微的不适感(看盗版资源的人是否有资格对一部电影说三道四我有点疑问,但暂且这样吧)。稍微关心时事的人都可以在片中看到现实浓重的影子,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富士康……这些曾经刺激过国人神经的现实人物,在搬演到电影中以后却让人对现实与真相发生了疑问。我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是邓玉娇?还是导演对一个角色的想象与塑造?如果是后者的话,这个角色有着逻辑上的漏洞而导演对其杀人时的表现也太过自我沉溺。一个普通人被逼杀人是不会有着武侠片般的坚定与美感的。被人拿钱煽脸而持刀杀人,我想赵涛心底的侠气及积蓄已久的憋屈与压抑尚能为此提供一丝理由,然而这解释不了邓玉娇事件,也解释不了片中角色何以能免过。

 

我对女人遭遇暴力与委屈时总有一种会大声呼喊救命的想象,也许我尚未了解无可呼喊、无人应答的生活环境。我希望这样的生活环境不是真的。(因为对中国社会的隔阂有着充分的想象而现实不断在加大我的这种想象,对很多事情我已失去了判断能力。我只希望在中国的国土上,我们不要有那么大差异。)

 

“胡文海”的杀人被归为性格的冲动及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大海你投胎投错时候了,换一个时代你就是将军之类的说法让我思考性格与时代的悲剧究竟谁该负责。只谴责性格是没用的,追问时代的问题才能避免更多的个体悲剧。村长、煤老板及会计,他们的悲剧也并非只是个体原因而没有时代问题(当大家都这样做而没事的时候,不要对个人“独醒”的能力有多大要求。在此,再一次寄托于法制的力量及整体价值观的加强)。

 

“周克华”的孤独与暴力令人心惊。他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也许认为那些撞在他枪口上的都是“天注定”。这种冷酷令我想到在偏远的农村社会,纵使大家还会聚在一起为周家老太太的70大寿庆祝,然而除了这些多年延存下来的人情、礼仪,人与人之间还剩下什么样的联系呢?也许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生财之道,或者是——孤独的命运。当大哥一板一眼地将寿辰的礼钱与开支算好,甚至连剩下的“轿子烟”也分好的时候,我在想一种坚定的行为轨范与脆弱的亲情之间的关系。你该如何做,才能让这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四处飘零的亲情不加上你那最后一根稻草?

 

周克华的暴力,是社会最深层次的行为失范所生成的畸形果实——这样说不是排除他个性残忍的内在因素而是周围的环境给了他肆无忌惮的理由与条件——而这样的暴力必然将威胁每一个人。

 

我记不住名字的打工男孩,在满脑子的电流声中,抬腿跨上了阳台,俯身跳了下去。一切是那样简单、容易。亲情、友情、爱情,一切似乎都恋无可恋。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所有在青少年时期遭遇过挫折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挫折不足以使我们走向死亡;能够让我们走向死亡的,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脆弱与绝望。

 

我不是80后,我也不是90后;不能代他们发言。然而作为一个社会,这却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也因此,虽然对《天注定》的叙事策略有疑问——在真相与虚构之间不断往返令我丧失了对这部电影的审美能力——却再一次感受到导演关注现实的弥能可贵。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