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山河故人》我看的是提前点映场,在忙碌的中年生活中我感觉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然而偶尔微信朋友圈中还能看到有关《山河故人》的争论,115几大院线公司更联手发出“为银幕留住《山河故人》,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的倡议,号召在商业大片接连上映的情况下,各影院在即将到来的周末为《山河故人》保持至少6%的排片空间——“让更多观众能与这部动心动情的电影在大银幕相会,也为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尽一份力量。”

这距离《山河故人》全国上映仅一个星期而已。

我想任何号召与倡议都是徒劳的。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太商业化了,商业化得我们已经忘记了电影还与文化有关,而以为只与消费有关。对关注社会的公共性发展的人来说,这当然是极大的浪费,然而市场的力量一时难以改变。

我是利用了朋友圈的信息传播优势及电商的平台优势,选择了提前点映场前去观看。虽然对女神范儿的赵涛扮演小镇女青年感觉不适,但我仍然为贾樟柯对人物命运的关怀而感动。一如既往,贾樟柯对其镜头下的人物的关注与温情,使得这部影片有一种令人安静的贴近感。然而赵涛已经“影后范儿”太足了,没办法扮演26岁的羞涩与犹疑,再加上整部戏的化妆与服装都不是很讲究——甚至没有像《二十四城记》里那样,为扮演年轻女孩的赵涛选择一顶俏皮的短发。

然而我愿意跟随贾樟柯通过这样一个人来观察这25年来的变化:从内陆到海洋,从年少到老去,从相逢到离开。一开始的青春懵懂,无限的可能与机遇,那是1999年。2014年,婚姻破裂,父亲去世,涛接手前夫留下的加油站,但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2025年,涛的世界是静寂无声的,在这静寂无声中,她留给儿子的印象就像是大海里的波涛,他知道她的存在,但却不知道是哪一朵。在地球村的世界里,儿子在未来的海边迷茫,而她则在今日的孤独中独舞。

片尾赵涛独舞的镜头令人泪下。那缓缓扬起的手臂,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变化与孤独,以及那些注定要留下的印记。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不知为什么,我将这段话看作是贾樟柯表达现阶段人生感受的自白,借此,他让自己、也让观众面对人生必然的孤独与必需的坚强。

这一路走来知交亲朋所剩无几,但愿各自珍重。

回不去的过去,看不清的未来,这曲忧伤的中年之歌更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怅惘。在未来的土地上,我是否会变成那没有归宿、也回不了头的那一个?以及对下一代的忧愁。下一代会认同我们的生活吗?已经“国际化”的他们,与有着深深中国烙印的我们,是否会渐行渐远,再也无话可说?

就像你站在我面前,我却听不懂你的语言。

在故园与故人都加速分离的情况下,这种怅惘而无奈的感受,可能是人到中年的60后、70后最常感受到的。年轻时曾经令人震惊的,或者无法体会的,譬如涛亲眼目睹飞机从天上坠落时的无常感以及梁建军那种囚虎在笼的无力感,都在中年的疲惫中被默默无言地接纳了。

除了我们仍可以扛一杆大刀,昂然走过人流不息的街头。

《山河故人》中的中年之感,可能是最容易引发我这样与贾樟柯同样的“70后”的同感的。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25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25年。从小镇青年到海外富豪,从被人追求爱慕的“镇花”,到索然独居的妇人,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想要、却在社会的急剧变迁中轰然来临的。《山河故人》以“中年”为眼,为这一代人连接了过去与未来。

贾樟柯镜头下的未来,并未有太多的想象力,却充满了想象的忧郁。在澳洲长大的张到乐,没办法与不会讲英文的父亲沟通,两代人充满了冲突,但却爱上了会讲中文、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又移民澳洲的女老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情感?在这段匪夷所思的忘年恋背后,饱含了贾樟柯对人性深深的关注与同情。是恋母情结还是下意识的追求与认同?无论是什么原因,贾樟柯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切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只有看过大海的宽广,我们才能意识到,情感的海洋有多宽广。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因其真实与沉重,使其电影不那么具有消费性,但对我来说,这也正是其电影值得观看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任明

任明

9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有感而发。以文会友。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及电影研究。新作《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邮箱renmingsh@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