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MH370失踪的消息传出以后,我并没有想到有关这架飞机的消息会扑朔迷离至今,也没有想到期间自己会经历那么多心理起伏。难过——227名乘客,154名中国人;疑惑——两名持假护照的乘客到底是谁?怀抱希望——希望是机长劫机到某个小岛上了;焦虑——不停地发现漂浮物又不断被否定与失联航班有关(期间我一度开始回避看有关MH370的报道,因为光从标题也能看出那是报告“毫无进展”的进展);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宣布MH370“终结于南印度洋”时,我像一个早已心怀不满的人那样,爆发了,心中充满了对马来西亚政府及其宣告的愤怒。结论是根据英国机构的分析结果得出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现在宣布这个消息,不知叫人作何感想(刚才读了财新网上发表的马总理声明的英文全文,感觉其是想出于“负责”心理,第一时间将这一“进展”与大家分享)。
我的第一感受是:家属们听到这个消息要疯了。因为这些天太多的反复与不确定,现在所宣告的“确定”近乎是一种最大的残忍。在没有任何物理证据的情况下宣告一架飞机“终结”,在我这样以为科技近乎“无所不能”的人看来是匪夷所思——Google地球不是已经可以提供每一个坐标、方位的影像了吗?也许我需要重新学习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例(刚才百度了一下,陆地占地球面积29%,海洋占71%;中学地理课结束以后这些知识可能就从我脑海中消失了)。虽然这些天已经被“科普”了2009年的法航空难,知道了打捞之难,但法航事件毕竟在一周内就已经发现了残骸碎片、确定了“飞机失事”的事实。我替家属们撕心裂肺。在视频上看到有男性家属听到消息后骂娘的,也觉得能够理解——换作自己说不定也会如此,虽然不太清楚能否真正做到开口骂人——那是两个多星期的压抑的大爆发;这是我当时的感受;看到有年纪大的女人哭喊“社会主义好”“共产党给我做主”时,感受到她那凄惨无助的心情,令我非常难过。后来有人说那是神经错乱,但我觉得那不是错乱,是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的呼喊。不依靠国家,你让一个无助的人去依靠谁呢?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觉得飞机失联以后马航的家属安抚工作是失败的。他们未能让家属接受飞机莫名其妙失踪很久找不到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者让家属们相信马来西亚政府尽心竭力、绝无隐瞒的诚意。相反,这次马航失联事件中有太多谜团让人心生疑惑,更重要的是其中确实有明显的渎职与拖延行为——譬如何时发现失踪及之后的处理及有关消息的报告上——让承受严重后果的家属觉得愤怒而不能容忍,这是可以想象与感受的。
为了表达对家属心情的感同身受与支持,我也想抵制马来西亚,不到马来西亚旅游,如果这能让家属心里感觉好受一点的话;并且想将这一感受传达给他们;如果我写下这些文字就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这令我想到所谓“抵制”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修辞与表达,视情境与效果而定这种表达是否恰当。
因为“抵制”很少在我的字库中出现——我因为贪图生活方便,没有抵制过日本产品或者是血汗工厂的产品,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不是我或者是几次“抵制”所能改变的,但现在我意识到我应该考虑“抵制”所包含的“表达”问题,作为一名消费者的责任与能力的表达——为了解脱别人对我“鲁莽无知”的印象以及我对自己“鲁莽无知”的担忧,我开始思考张老师所说的“立足点”问题。所谓修养,就是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立足点——有一次张老师说。我觉得醍醐灌顶。那么此刻,我选择站在失联乘客家属这一边,这个立足点是错误的吗?痛吾痛以及人之痛,我不能想象此刻我还能有别的立场,作为一名普通人来说。
有人出于文明礼貌、与马国的友谊而不希望骂人字眼及“抵制行为”出现;他们也有着各自的立场。这些立场有各自的使命,但值得与普通人的立场加以区分。
英国曾发生过儿子被凶手杀害、母亲奋斗了40多年想要让凶手说出儿子被埋在哪里的事件。12岁的儿子在去看外婆的路上被系列杀手杀害,已经认罪的凶手拒不告知唯一未找到尸骨的男孩被埋在哪里。母亲在凶手被抓以后奋斗了40多年——凶杀案是1960年代的事;凶手被抓以后显示出一种“我知道在哪里就是不告诉你”的恶劣态度——于2012年8月抱憾离世。英国媒体感慨于这位母亲的执着,在其去世以后,纷纷发布了“沼泽杀手受害者母亲至死不知儿子被埋在在哪里”的新闻,表达痛惜之情。
正是对亲人的挚爱情感推动着我们对真相的追寻,在真相难得的时候,我们寝食难安。如果我因为感同身受,想要表达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的不满——不满确实产生了,这对尚未得知真相的我们来说,是件奇怪的事;值得危机处理部门注意——想要抵制马航及停止去马来西亚旅游,我自我感觉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表达。
至于在这一事件中,马方的作为是否值得商业机构放弃赚钱的机会,暂停去马来西亚的航班及旅游,我不具备机构的立场,不能代为表述。当我从新闻中得知有商业机构这样做的时候,我的感受是混乱的信息确实可以造成颇为严重的后果。这更需要有机构及媒体站出来承担澄清事实——及普及常识——的责任。
也许不能太指望马方来承担这些。
(本文出于一种自我剖析的需要,以及某一事件中遭受最大损失的一方——从人的角度来说——的立场如何应该被最大程度地考虑到)
推荐一篇有关此次事件信息混乱的文章:《 谣言、伦理、煽情:马航失联事件的混乱代言》
http://taoshun.blog.caixin.com/archives/68841
0
推荐